国开《幼儿园社会教育专题》第一次形考作业

此内容查看价格为3金币,请先
新注册用户随机送2-10金币,如有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解决!
【答案为下面试题答案,请核对试题后再购买】
本套题为随机题,请按快捷键Ctrl+F在页面内查找,手机查找方法!

1.李松性格内向,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老师家访时发现他从小与爷爷奶奶生活,上小学后被接到父母身边,父母很忙,很少与他交流。李松的经历表明( )影响着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

亲子依恋

亲子关系

夫妻关系

家庭结构

2.有关亲子依恋表述正确的是:

亲子依恋是相互的

依恋具有安定情绪的功能

婴儿形成哪种依恋取决于父母的教养活动,与婴儿气质特点无关

儿童早期形成的不同类型的依恋会影响其将来社会性的发展

儿童与父母的依恋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

3.陈鹤琴先生提出的著名的“五指活动”课程包括

儿童健康

儿童社会

儿童科学

儿童艺术

儿童语文

4.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心理结构主要包括

自我调控

个性倾向性

个性心理特征

个人兴趣

5.运用观察法来研究儿童的社会性发展,需要注意的是:

必须进行连续的观察

必须进行轮换性观察

必须进行隐蔽性观察

不能进行实验室观察

6.根据古希腊一生希波克里特的观点,传统的气质类型都有哪些:?

抑郁质

胆汁质

粘液质

多血质

7.学年儿童自我发展的一般趋势有:

儿童自我认知的内容从反映外部的、可直接观察的、具体的、有明确参照系统的特点向与其相反的方向发展。

儿童自我的结构从简单的结构发展到分化的、多重的结构,最后才逐渐出现层次性,形成复杂的、整合的自我结构系统。

儿童的自我评价从以他人评价为标准发展到独立的自我评价,同时不断脱离自我中心,自我评价的客观度逐步提高

儿童自我的功能体现出社会适应性逐渐提高

8.运用个案研究法追踪研究自己孩子并取得突性行研究成果的教育家有:

皮亚杰

维果斯基

陈鹤琴

福禄贝尔

9.学前儿童自我发生与形成的标准有哪些:

儿童从动作对象中能够区分自己的动作,并逐步意识到自己的动作、动作的目的和动机

儿童能把自己和自己的动作分开,知道自己是活动的主体

儿童能使用自己的名字来称呼自己

儿童能使用第一人称“我”来代表自己

10.气质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气质对儿童身体发育会产生影响

气质类型可以影响儿童的认知活动

气质特征可以影响人的记忆效果

气质会对儿童性别角色产生影响

气质影响儿童的依恋模式

11.良好的师幼互动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产生的影响包括:

有利于增强学前儿童的安全感、自信心及探索精神

有利于学前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

有利于加快学前儿童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有利于学前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

12.“我”字出现是儿童自我意识发生的标志。

13.孩子对父母的依恋通常在出生5至6个月以后出现。

14.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对20世纪60-70年代以“智力开发”代替早期教育的倾向进行了深刻反思。

15.皮亚杰认为,同伴关系是影响学前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16.性格与气质一样都是先天形成的。

17.父母的养育态度对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

18.将婴儿划分为易带的孩子、难带的孩子、迟缓的孩子三种类型依据的是其气质的不同。

19.张宗麟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出版了《幼稚园的社会》一书,是我国幼教史上最早全面、深入地论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及其实施的著作。

20.气质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包括身体发育、社会认知、性别角色以及亲子关系四个方面。(判断题)

21.社会化与个性化相辅相成,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两个不同侧面。

22.陈鹤琴活教育理论体系提出的三大纲领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23.“社会常识”、“品德教育”等同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24.师幼关系在学前儿童人际关系网络中的重要性最高。

25.国家教育部颁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学前儿童教育发展第二阶段的主要标志。

26.3-6岁是个性形成过程的开始时期。

27.宽容型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成熟、独立,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成就倾向。

28.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既受心理因素的制约,又受社会因素的制约。

29.按照访谈的结构,访谈可以分成结构型、无结构型和半结构型三种。

30.个体的社会化从幼儿时期开始。

31.3-4岁期间,依恋同伴的强度和与同伴建立起友谊的数量有显著增长,单独游戏减少,群体游戏增加。

32.以下不属于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心理结构的是:

社会认知

社会情感

自我意识

自我调控

33.在20世纪30年代出版《幼稚园的社会》的是:

张宗麟

陈鹤琴

张雪门

陶行知

34.在我国,以“常识”或“思想品德”课程来代替社会领域课程发生在:

20世纪以前

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

20世纪中叶到20世纪90中期

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

35.为孩子提出“严格而合理”要求的家长教养方式是:

权威型

宽容型

专制型

以上都不是

36.自我体验深刻,善于自我反省的气质类型是:

多血质和黏液质

胆汁质和抑郁质

黏液质和抑郁质

多血质和胆汁质

37.儿童社会行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体验自己的行动后果或通过观察别人的行动及他们所引起的后果而进行学习的。这是( )的主要理论假设。

精神分析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

现代生态学理论

38.关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把“社会”和“生活”作为组织幼儿园课程的两大中心,并提出著名的“五指活动”的是:

张宗麟

陈鹤琴

张雪门

陶行知

39.儿童有充分适当的身体活动,攻击性行为与捣乱行为就大大减少。这表明( )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认知发展水平

气质类型

环境因素

生理成熟

40.倾向于排斥、独立,情绪活动水平低的儿童的依恋模式是:

安全型

回避型

拒绝型

无定向型

41.有关气质与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关系,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气质是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生物基础,但通过环境影响,气质维度也会发生变化

在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中,气质是最晚出现的,其变化也是最为缓慢的

儿童出生时已经具备一定的气质特点,且在整个儿童期相对稳定

气质无所谓好坏,但不加以正确对待,有可能会形成不良的个性因素

42.情绪、情感感受力较强,意志力和控制力较弱的气质类型是:

多血质和黏液质

胆汁质和抑郁质

黏液质和抑郁质

多血质和胆汁质

43.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和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都成运用过( )研究过自己的孩子。

观察法

调查研究法

档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

44.小雨在父母离婚后与附近一起生活,但父亲离婚后一蹶不振,整日赌博、喝酒、抽烟,对孩子的事不管不问,知识原本性格内向的小雨郁郁寡欢,最后也走上了赌博喝酒的道路。小雨的经历最能反映出:

家庭结构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家庭生活环境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家庭关系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家长教养观念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45.云云的父母热爱读书学习,也为云云买了大量书籍。云云效仿父母,养成了喜欢看书的好习惯,她会讲很多故事,能一个人静静的翻看图书。云云之所以能这样,最能反映出:

家庭结构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家庭生活环境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家庭关系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家长教养观念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46.很多孩子会因为老师说xxx小朋友是坏孩子而不愿与其玩耍,表明师幼互动会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 )方面产生影响:

学前儿童的安全感、自信心及探索精神

学前儿童同伴交往能力

学前儿童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学前儿童自我概念

47.将“社会研究”列入幼儿园课程的国家是:

中国

英国

日本

美国

48.活泼开朗的幼儿更容易在幼儿园或其他场所得到大家的欢心,沉默寡言的儿童则会遭到大家的忽视,体现了( )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气质

自我意识

性格

能力

49.在20世界30年代以前,( )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的主要方法。观察法

调查研究法

实验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

50.强调把幼儿作为一个“人”来培养,发展他们主动性与参与性的国家是:

中国

英国

法国

美国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

微信扫一扫关注
微信扫一扫关注
如已关注,请在公众号内回复“登录”二字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