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成课程第3—4章学习后在线提交本次形成性考核任务。本次任务含单向选择题、填空题和名词解释三类题型,满分100分。
一、单向选择题(每题 5分,共6题,共计30分)
1. 广告伦理中的传播伦理不包括( )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
公正原则
公开原则
适度传播原则
2. 新媒体广告活动中常见的伦理失范问题不包括( )
强迫广告
广告侵扰
隐私侵犯
开屏广告
3. 歧视性广告的主要表现形式不包括( )
针对女性的歧视性广告
针对儿童的歧视性广告
种族歧视广告
经济歧视广告
4. 法律法规对新媒体广告行为的规范不包括( )
新媒体广告合同规范
新媒体广告业务管理规范
新媒体广告评价规范
新媒体广告发送规范
5.新媒体广告代言人应承担的义务不包括( )
不代言虚假广告
不得为其未使用过的商品或者未接受过的服务做推荐、证明
不代言法律禁止的广告
不得单方面终止合同或协议
6. 最早提出伦理学这一名词的哲学家是( )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孔子
康德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10题,共计40分)
7.广告中的传播伦理原则主要包括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公正原则、 1 原则。
8.根据《广告法》的规定, 1 是指为推销商品或者服务,自行或者委托他人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9.歧视性广告是以 1 、性别、种族或社会经济资源拥有状况等为依据,对某一群体或某类社会成员进行不平等或贬损性展现的广告。
10.我国广告的法律规制是指调整 1 与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以及广大消费者之间由广告活动而引发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11.行政法规是由我国最高行政管理机关国务院依据宪法、法律、法令制定的 1 ,其效力和地位仅次于宪法和法律。
12.新媒体广告代言人与广告主或广告经营者之间是 1 。
13.新媒体广告的核心特征是与内容环境、媒介环境和 1 相融合。
14.广告文案是已完成的广告作品的全部的语言文字,通常由标题、正文、广告语和 1 四部分组成。
15.精准广告是通过收集一段时间内特定计算机或移动设备在互联网上的相关— 1 ,来预测用户的偏好或兴趣,再基于此种预测,通过互联网对特定计算机或移动设备投放广告的行为。
16.新媒体广告的伦理失范即广告工作者的职业行为与职业道德相悖逆,导致广告活动中的 1 出现错位,广告行为的动机、手段和效果偏离了广告伦理所要求的原则与规范。
三、名词解释(每题15分,共2题,共计30分)
17. 新媒体广告合同
18. 强迫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