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国学经典选读》期终考试

此内容查看价格为3金币,请先
新注册用户随机送2-10金币,如有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解决!
【答案为下面试题答案,请核对试题后再购买】

1.开凿门窗修建房屋,有了门窗和四壁内的空间,才有房屋容纳和通气的作用——这是老子说的“无”的作用。

正确

错误

2. 孔子认为自己是“生而知之者”。

正确

错误

3.张载又称“横渠先生”,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理学的奠基者。

正确

错误

4.“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意思是:君子以自己所处的地位行事,不谋求本职之外的事。

正确

错误

5. 《中庸》一书中把“喜怒哀乐之未发”的状态,称作“和”。

正确

错误

6.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正确

错误

7.南宋时,朱熹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正确

错误

8.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节用。

正确

错误

9.《黄帝内经》中有“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说法,其实是说治病养生和治国的道理是一样的。

正确

错误

10.孔子主张“以直报怨”,他认为,一个人隐瞒着心中的怨恨而与他人做朋友,是可耻的。

正确

错误

11.韩非子是中国古代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正确

错误

12.“国学”是“中国固有的学术”,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创造的全部文明财富和精神资源。

正确

错误

13.孔子认为,陪着君子说话,不需要察言观色,直说即可。

正确

错误

14.孔子、曾子都认为,子女赡养父母是最高境界的孝。

正确

错误

15.《老子》是“四书”之一。

正确

错误

16.墨子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有价值的标准有( )

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原察百姓耳目之实

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

17.大学之道,(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在止于至善

在明明德

在为万世开太平

在亲民

18. 孔子认为,陪着君子说话容易犯几种过失,分别是( )

话说的太多

该说的话不说

不该说话时而说话

不看脸色而贸然开口

19. 子夏认为,君子有三变,“三变”指的是( )

望之俨然

子温而厉

即之也温

听其言也厉

20.老子认为:( ),是谓玄德。

养而不覆

为而不恃

生而不有

长而不宰

21.关于“中庸”,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中庸就是少做少错,多做多错。

中庸告诉我们凡事有利必有弊。

中庸告诉我们,要看到事物是一个整体。

中庸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思维方式。

22.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三省”指的是:

传不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为人谋而不忠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3.古代的名士嵇康提出养生有“五难”,这“五难”指的是:

声色不去,滋味不绝

神虑精散

名利不去,喜怒不除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24.“子畏于匡”的故事,解释正确的是( )

这个故事表现了孔子那种“天命在我”的自信。

孔子当时地位身份很高,所以匡人奈何不了他。

孔子因为有很多弟子保护,所以不怕匡人。

孔子之所以不怕匡人,是因为他相信自己身负天命。

25.张载曾说过:为天地立心,( ),( ),( )。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为百姓立命

为生民立命

26.子曰:“君子不器。”此句恰当的意思是( )

孔子说:“君子不能像器皿一样小家子气。”

孔子说:“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固定了形状,要么方要么圆,应该懂得变通。”

孔子说:“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局限在某一方面。”

孔子说:“君子往往不被器重。”

27.“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此句的恰当之意是:( )

学习越来越难,知识越来越多,学不过来,只能用无为而治的办法了。

不出大门,就能知道天下世事;不望窗外,就能了解自然天道。出去的越远,知“道”就越少。所以圣人不必出行就能知情,不必眼见就能心明,不必作为就能成功。

追求学问的人,知识一天比一天增加;修持大道之人,一天一天地不断剔除自我的私念。减少再减少自我的妄想与贪念,以至于达到没有人为造作的境界。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治理天下首先是不要无事生非,如果老是无事生非,就不足以治理天下。

这句话对我们的启发是: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才能应对日益爆炸的知识时代。

2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

道法中庸

道法德

道法人

道法自然

29. 大学之道,( ),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在明名德,在亲民

在名名德,在亲民

在明明德,在兴民

在明明德,在亲民

30.“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以下选项中,对这句话理解有误的是( )

慈者,所以使众也:对子女的慈爱,可以用于统治民众。

孝者,所以事君也: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侍奉君主。

弟者,所以事长也:弟弟要侍奉兄长。

这句话是把家庭道德与治国行动相联系。

31.按照孔子的理念,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我们普通人实施“仁”的途径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2. 人皆可以为( )。

圣人

贤人

尧舜

圣贤

33.孟子认为,孔子能够审时度势,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做出最合适的选择,使自己与外在的环境相统一,所以称孔子为圣之( )者。

34.关于“国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国学的概念和内容从古至今始终如一,一成不变。

季羡林认为,国学应该是“大国学”。

追溯“国学”一词,最早出自《论语》

张之洞主张“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35.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孔子认为“匿怨而友其人”是可耻的。

儒家在做人上既有坚守,又有随实际情况而变通流转的处世智慧

孔子认为应当“以德报怨”

孔子认为骄傲且不知反省的人是不可取的

36.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 )。

孟子

孔子

朱熹

蔡元培

37.“君子有三变”,这句话的意思是( )

说明君子很虚伪,善变。

君子的态度一天三变。

人生需要经历很多次的变故,不断历练,才能成为道德高尚的君子。

与君子相处,会发现他有很多不同的样貌。

3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 )人所迷,其日固久。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中庸之为德也。

一阴一阳之谓道。

39.关于“中庸”,以下说法或理解不正确的是:( )

中庸是很难达到的完美境界。

人民大多能奉行中庸这种道德。

中庸可以理解为关于恰到好处的常理。

孔子认为中庸作为一种德,可以算是至极的了。

40.关于“中庸”,以下说法或理解不正确的是:( )

孔子认为中庸作为一种德,可以算是至极的了。

中庸可以理解为关于恰到好处的常理。

中庸是很难达到的完美境界。

人民大多能奉行中庸这种道德。

41. 孔子认为,君主治理国家,如果想让人民有廉耻之心,达到良善淳厚的境界,则需要:

上必无为而用天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无为而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42.有位国学大师把中国的传统学术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他是( )。

刘师培

邓实

章太炎

季羡林

43.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 ),可谓知矣。

先难后获

智者知人

为生民立命

敬鬼神而远之

44. 曾子说,孝分为三种境界,其中最大的孝是( )

尊亲

和气

能养

不辱

45.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 ①①仁②德

①礼②义

①仁②财

①礼②信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

微信扫一扫关注
微信扫一扫关注
如已关注,请在公众号内回复“登录”二字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