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染病的下列特征中最主要的是
有病原体
有传染性
有地方性
有季节性
免疫期
2.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
甲类1种、乙类23种、丙类11种
甲类2种、乙类24种、丙类9种
甲类3种、乙类28种、丙类9种
甲类3种、乙类24种、丙类9种
甲类2种、乙类22种、丙类11种
3.关于消化道隔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最好同一病种病人收住同一病室
工作人员密切接触病人时应穿隔离衣、戴帽子及口罩、穿隔离鞋
病人的用品、食具、便器、排泄物、呕吐物均须消毒
病室应有防蝇及灭蝇设施
病人可交换使用物品
4.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中,应以哪一环节为主
隔离治疗病人
隔离治疗带菌者
疫苗预防接种
切断传播途径
5.熟悉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最重要的意义是
有助于诊断
预测疫情
确定检疫期
估计病情严重程度
推测预后
6.传染病在发病前出现一般轻微症状的阶段称为
潜伏期
前驱期
症状明显期
恢复期
以上都不是
7.确定一种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该病的
最短潜伏期
平均潜伏期
最长潜伏期
传染期
前驱期
8.确定一种传染病的隔离期是根据
该病传染性的大小
病程的长短
病情严重程度
潜伏期的长短
以上都不是
9.关于消毒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消毒的种类包括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
疫源地消毒包括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终末消毒指预防性消毒
预防性消毒是指对可能受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所做的消毒措施
病室的日常:卫生处理、餐具消毒等属预防性消毒
10.传染病在较小范围、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批同类病例,称为
流行
大流行
散发
暴发流行
以上都不是
11.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
有传染性、传播途径、免疫性
有病原体、流行性、传染性
有病原体、传染性、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免疫性
有传染性、免疫性、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有病原体、传染性、免疫性
12.国务院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的时限是
甲类传染病在城市6h内,农村12h内
甲类传染病在城市、农村均应在12h以内
甲类传染病在城市12h内,农村24h内
乙类传染病在城市6h内,农村12h内
乙类传染病在城市8h内,农村16h内
13.病原携带者按病原体种类不同可分为
潜伏期、急性、病后病原携带者
急性、慢性、“健康”病原携带者
慢性、潜伏期、病后病原携带者
病后、慢性、急性病原携带者
带病毒者、带菌者、带虫者
14.传染病感染后最易识别的是
潜在性感染
亚临床感染
慢性病原携带者
隐性感染
显性感染
15.确定一种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该病的
潜伏期
传染期
症状明显期
恢复期
前驱期
16.病原体不断侵人血流并在血中繁殖产生毒素,表现出严重中毒症状时,应诊断为
败血症
毒血症
菌血症
脓毒血症
变应性亚败血症
17.一日间体温之差在1℃以上,但低温未到正常,称为
稽留热
弛张热
间歇热
波状热
回归热
18.构成传染的最基本因素:
机体免疫状态
病原体
季节变化
传染途径
年龄
19.人体能对抗再感染的主要原因是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特异性免疫功能
预防用药
注射疫苗
20.病毒感染后临床发病率甚低的是
出血热
狂犬病
乙型肝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感冒